“不让孩子打游戏,我错了吗?”父母管控游戏时间是种智慧!
来源: | 发布时间:2021-02-07 04:27
文 | 书 影
图 | 成长守护平台
第一阅读 | 如需转载,请联系授权
暑期将至,又到了“爱玩游戏”的孩子和“苦口婆心”的父母斗智斗勇的时候。
一方面,父母一听到网络游戏,会气不打一处来:
“暑假作业做完了吗?每天就知道玩游戏!”
“游戏有那么好玩吗?也不按时吃饭,不好好睡觉!”
另一方面,孩子嫌父母唠叨,自己不被理解:
有没有感觉陷入到死循环?在玩游戏这件事上,我们好像总是很难成功地与孩子沟通。本期,我们邀请了腾讯资深防沉迷产品运营专家书影,与家长们分享在玩游戏这件事上,到底该怎么管控,才能让孩子心悦诚服?
作为腾讯的产品运营,我深处互联网行业,了解游戏作为“第九艺术”的生产机制和魅力所在;同时,作为防沉迷产品的运营,我了解“大数据”“典型用户案例”。当看过数以千计的用户案例之后,我发现,让孩子“健康游戏”虽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,但一定“有章可循”。
告诉父母解决方案前,我想先带父母看看真实的“孩子的世界”和“游戏的世界”。
根据《2018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》显示,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1.69亿,从各学历段情况看,小学、初中、高中生上网比例分别达到89.5%、99.4%、96.3%。现在的00后、10后们,是互联网时代的“原住民”,家长需要学会的,是“如何让孩子正确地和网络/网络游戏相处”。
“孩子上网干什么”的调研报告显示:未成年人上网的目的,排在前几位的是:利用互联网学习(87.4%)、听音乐(68.1%)、玩游戏(64.2%)、聊天(58.9%)。可见孩子上网最多做的事情是学习。
随着孩子的学习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和工具,上网设备逐渐由家长保管变为自己保管,9-15岁的孩子,超过60%都拥有了自己的手机。尤其在上初中之后,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,使家长对孩子的游戏管控难度进一步增大。
玩游戏的过程中,孩子脑部会接收到大量的神经刺激,分泌的多巴胺增加。同时,在玩游戏的过程中,达成目标、组队团战等很多设置很容易让孩子产生“心流”体验——而在现实生活中,基本上所有的幸福感都是建立在心流体验之上的。
不管是王者荣耀这类多人战术协作游戏,还是休闲类的小游戏,几乎在所有品类的游戏里, 都会有“任务系统”“奖励系统”“排位系统”这三大系统,只是在不同的游戏里,它们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。
和我们小时候打篮球、踢足球一样,现在的很多游戏除了娱乐属性之外,还具有一定的竞技性,要想通关或者击败游戏里的 BOSS,就需要不同的玩家通力配合打团战,在这个过程中,是要学会分工的。
同时,不少游戏还具有内置语音与聊天功能,团队成员共同作战时,还可以边游戏边聊天,进行社交。
在学校里,玩游戏也是孩子之间一个非常重要的谈资。现在谁能成为“孩子王”,看的是他在游戏里的等级。在孩子的世界里,“是否玩游戏”“是否玩某一款游戏”也成了区分是不是“自己人”的重要边界。
玩游戏,成了00后线上、线下社交的一个重要渠道。
同时,你可以看到现在一些游戏的展示方式越来越唯美,越来越接近真实的世界,有着极好的视听体验。在游戏里你可以掌控自己与他人,出了错不会被严厉责罚,而是被不断鼓励;还可以在虚拟世界里体验未曾有过的人生。
这些也都是孩子沉迷于游戏的重要原因。
在前文提到的数据分析里,我们看到9岁是一个关键的年龄阶段(也有研究把它划为12岁)。
管控游戏,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和年龄较大的孩子要区别对待。
9岁前管理:
严格管理,确定父母在游戏时间上管理的权威性
▼
限制游戏时间、明确游戏场所
家长要明确规定孩子玩游戏的时间,比如一次玩游戏时间不能超过半个小时,一天玩游戏时间不能超过1个小时。同时你可以通过管控类软件(后面工具类详述)对孩子的游戏时间直接进行系统层面的限制。
家长要明确孩子玩游戏的场所,让孩子在你的眼皮底下玩游戏。在客厅、阳台都可以,但在卧室里关着门玩儿是绝对不行的。
家长以身作则,增加更多户外时间
年龄较小的孩子,他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。很多一两岁的孩子看着父母玩儿手机,就会不依不饶地指着手机要操作。
家长要让孩子少玩儿游戏,就要做到自己在家少碰手机,言传身教,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。
家长可以带孩子去户外玩耍,帮孩子找到一个集体运动,和孩子一起看看书,陪孩子一起玩玩乐高等,安排好孩子的闲暇时间,全身心地陪伴孩子。
9岁后的管理:
懂孩子,有方法,疏导更重要
▼
大孩子的游戏管理,比小孩子要复杂得多,家长也要下更多功夫。了解孩子喜欢游戏的原因后,才能有针对性地给到解决方案。
懂孩子,从了解游戏开始
我们先做一个小测试,看看你是否了解孩子,了解游戏。
“你了解孩子玩什么游戏吗?"
0.完全不清楚
1.知道游戏的名称
2.知道游戏里有哪些角色/关卡
3.知道孩子什么时候玩、在哪儿玩、和谁玩
4.知道孩子喜欢玩游戏的原因
5.会和孩子一起玩游戏
如果问题3及以后的问题你都能答得上来,我想你应该不存在孩子过度游戏的困惑。“理解是沟通的前提”,防止孩子过度游戏,我们不妨先从了解游戏开始。如何了解游戏呢?最简单的方法是:玩孩子玩的游戏。这个时候你会发现,原来孩子还是很厉害的。
同时,也可以学习一些游戏“黑话”。点击查看《孩子游戏黑话,家长必补的课》。
这样和孩子在同一语境下沟通,孩子会非常愿意和你分享游戏。他愿意讲了,你开始管理就容易了。
共同制订玩游戏的规则
前文中讲到,孩子喜欢玩游戏,是因为有“即时反馈”,有社交参与感。我们不妨尝试着用孩子沉迷于游戏的原因,来管理孩子的游戏行为。
首先可以请孩子一起来制订属于他的游戏规则:“什么时间可以玩游戏(平常写完作业后,双休日的某个时间段)、玩多长时间、如果可以按照制订的规则来玩会有什么奖励(我们也来即时奖励一把)。”
孩子自己参与制订的规则,在执行时会容易得多。同时,我们也鼓励孩子对自己的游戏时间进行“自我管理”,培养孩子的自律精神。
了解孩子特别爱玩游戏的原因
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
孩子爱玩游戏的原因是千差万别的,没有一个固定的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孩子。
制订游戏规则在短期内会发挥效用,如果要形成一个长期的习惯,还需要家长耐心寻找孩子沉迷于游戏的主要原因,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。
着迷原因 |
替代方案 |
追求成就感与心流体验 |
在孩子擅长的领域帮他设立目标,让他在其他方面获得个人成就感。 |
集体参与感 |
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户外活动,“最好的爱是陪伴,最好的父母是孩子的伙伴”,亲子陪伴是解决孩子着迷于游戏最为根本的办法。 同时,可以帮着孩子组局集体运动,让孩子在集体锻炼中获得参与感 |
对新鲜事物感兴趣 |
带孩子参加徒步,多做一些没做过,但具有挑战性的事情; 可以学习编程,玩游戏不如编写一个游戏来得过瘾。 |
说完了“孩子的世界”和“游戏的世界”,让我来给家长们推荐几个好“助手”。除了深入了解孩子爱玩游戏或者手机背后的原因,与他们进行平等沟通之外,也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来对孩子的游戏时长和屏幕时长进行一定管控。我今天推荐的工具主要分为三类:
▼
▼
▼
最后,还是想要站在一个孩子妈妈的立场提醒大家,管控工具虽好,但最重要的还是科学沟通、有效陪伴。只有将工具和陪伴结合,才能真正守护我们的孩子,培养他们健康使用网络的习惯。
未来是个数字化普及的时代,没有人能不受电子产品的影响,盲目抵制电子产品和游戏并不是明智的选择。作为家长,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增进亲子感情交流及沟通,在沟通中与孩子达成共识。
关于如何对孩子的游戏时间进行科学管控,欢迎关注“成长守护平台(Weteam001)”。这里不仅有游戏时间管控工具,还有关于亲子关系及教育相关的热点话题探讨,并内置多款在线学习小程序,只为守护孩子健康成长。
“科学沟通,有效陪伴”,亲子关系维系好了,孩子的任何困难和问题都不会是大问题。
赵书影
腾讯成长守护平台产品运营负责人,8年互联网行业从业经验,哈佛达理欧奖学金慈善管理高级领导人项目(EMP-ELP)学员。因为工作原因,看过数以千计未成年人着迷游戏的案例,对未成年人数字生活有深刻洞察。
扫码关注
第一阅读
阅读·陪伴·成长